外院师生应邀参加华为第六届翻译及本地化技术论文大会

2017年12月9日,我院翻译系陶友兰教授、王建开教授及一名大四学生、一名科硕和8位MTI学生应华为翻译中心邀请出席华为翻译及本地化技术论文大会。

此次大会以“智译未来“为主题,主要分为论文分享和管理分享两大部分。首先,华为翻译中心主任陈圣权致开场词,并发表了“让翻译插上智能的翅膀”的主题演讲,对翻译目前所面临的时代挑战——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、人工与智能间的关系提出新见解。大会收到了来自7个会场63篇的论文,对其中10篇优秀论文进行展示。论文涵盖MTPE、项目管理、用户体验、BU运营、营销资料翻译、科技新闻易读性、多语言资源管理、翻译技巧等主题,内容丰富,紧贴行业前沿。

在论文分享的第一棒——“华为MTPE交付模式最佳实践”中,宋玉香就机器翻译的译后编辑,总结出四大模式(PE Modes),即Full PE,Light PE,Zero PE(-),和Zero PE(+),并提出必要时候,要对客户原文进行修改。对原文进行形式转化、重排,甚至是文字编辑,目的都是使客户想要表达的内容能更加清晰的传达出去。在译前保证原文的无误、逻辑得当、语言简洁清晰,能使MT在辅助人工翻译中发挥最大作用。翻译最低做到的是“客户满意”,然后是“客户赞赏”,最高程度是“超越自己”。随后,吴永波带领技术团队进行了华为语言服务云演示和发布。Huawei Language Services Cloud (LSC)是华为近两年来在机器翻译、神经翻译上作出的重大发展成果之一。这是一个为客户和译员同时服务的云服务。客户可以在线上直接下单,并自主选择译员。译员则可以利用云服务直接与客户进行沟通,翻译,术语查找,体检文档。同时,云服务还提供了译员内部间交流的平台,促进相互提高。华为的服务云是销售平台,trados翻译,术语库,记忆库,QA插件,百科知识,和译员论坛的集合,十分强大。这项平台研发是在今年完成了基础的270项功能开发,剩下的300余项将在明年完成,预计在明年年中向公众推出。这充分展示出了华为惊人的工作效率和研发能力。在机器翻译时代压力下,华为革新原有翻译运作,创造出TM+MT+Human的未来翻译运营模式。最后一篇论文分享是上海交通大学宋诗瑶的本科毕业论文,论文以华为和苹果手机英文用户手册情态动词为切入点,应用Wordsmith,Chi-square Test,和 Halliday’s Systemic-Functional Grammar的研究方法,对用语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,探讨两个用户手册的人际意义差异。

午休期间,我院师生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华为技术展厅,感受到了科技所带来的震撼和魅力。

论文分享结束后,我院翻译系陶友兰教授上台发表感言,提出企业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应双向驱动,在高校科研与企业保密要求间寻求平衡点。同时,建立必赢nn699net与华为翻译中心的校企合作,输送复旦翻译人才,助力华为发展。此外,在场的几位来自其他高校的老师也分享了参会感言。

论文展示中提到了图灵奖的获得者艾·伦凯的一句名言——“预测未来不如创造未来”,恰如其分地诠释了此次华为翻译节的主题“智译未来 Translate the Future”。在机器翻译迅速占领市场的今天,面对激烈的友商竞争,华为翻译中心并没有深陷被淘汰的担忧,而是锐意创新,引领时代发展。作为翻译领域人才,我们也不应过度担心被机器翻译所取代,而应投身前沿科技,学习技术,将技术与翻译结合起来,让翻译插上智能的翅膀。

网站:www.xubinghui.com Copyright©2024 必赢nn699net - 点击进入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13629号

Baidu
sogou